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冬足文史

三冬足文史

汉书.东方朔传》:“东方朔字曼倩,平原 厌次人也。武帝初即位,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,待以不次之位……朔初来,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。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’”后因以“三冬足文史”为禀赋聪颖、学业有成之典。唐骆宾王《在江南赠宋五之问》诗:“一顾重风云,三冬足文史。”


【典源】《汉书·东方朔传》:“东方朔字曼倩,平原厌次人也,武帝初即位,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,待以不次之位,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,自炫鬻者以千数,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。朔初来,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。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十五学击剑。十六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诵三十二万言。’”

【今译】 汉代东方朔字曼倩,为平原厌次人。武汉帝初即位,在天下征召品行好、有才学的人才,将予以破格任用。四方人士纷纷上书论述政事得失,自我吹嘘的数以千计,那些无甚见地的就留下书奏让其回去。东方朔初至京城,上书说:“臣朔少年失去父母,靠兄嫂养大。十三岁开始学书,三个冬天文史知识已足够了。十五岁学习击剑。十六岁学习《诗经》、《书经》,诵读了三十二万言。”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形容读书勤奋,学业有成。

【典形】 三冬、三冬文史、三冬学、三冬足、三冬足文史、文史三冬、旧学三冬、三冬足用。

【示例】

〔三冬〕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被玉轴之文章,三冬遽足。”

〔三冬文史〕 清·顾炎武《寄李生云霑》:“三冬文史常堆案,一室弦歌自掩扉。”

〔三冬学〕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偶题酒瓮》:“三冬学任胸中有,万户侯须骨上来。”

〔三冬足〕 唐·杜甫《题柏学士茅屋》:“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。”

〔三冬足文史〕 唐·骆宾王《在江南赠宋五之问》:“一顾重风云,三冬足文史。”

〔文史三冬〕 元·耶律楚材《壬午西城河中游春》之九:“文史三冬输曼倩,田园二顷忆渊明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童子狎雏

    同“童子怀仁”。唐张说《送乔安邑备》诗:“老人骖驭往,童子狎雏嬉。”

  • 燕许

    源见“燕公视草”。指唐玄宗时名臣燕国公张说与许国公苏颋。两人均以文章显于世,常为后人称道。宋王巩《王氏笔录.李卫公文》:“公亟称李卫公之文,谓不减燕 许。”清赵翼《后园居》诗:“自命韩 欧家,群奉燕

  • 管见所及

    管见:象从竹管中看东西一样,比喻见识狭窄,或见解肤浅。及:到。就自己狭隘、肤浅的见解所看到的。比喻见识有限,不全面或不一定正确。常用作自谦词。陆云之事迹见前“龙驹凤雏”条。云在为吴王晏郎中令时,看到他

  • 潘毛

    同“潘安白发”。宋 南山居士《永遇乐.客答梅》词:“想应窥见,潘毛相似,故把素怀相托。”

  • 花堕溷

    源见“飘茵堕溷”。喻事物的衰败腐朽。董必武《写在辛亥革命回忆录前面》诗:“帝制已如花堕溷,两番复辟一南柯。”

  • 佣笔

    同“佣书之笔”。元王恽《题卜隐王君手轴》诗之四:“有命何尝论智愚,班超佣笔卫青奴。”【词语佣笔】   汉语大词典:佣笔

  • 赋归来

    同“赋归田”。宋晁补之《八声甘州.扬州次韵和东坡钱塘作》词:“谓东坡、未老赋归来,天未遣公归。”【词语赋归来】   汉语大词典:赋归来

  • 三杯和万事,一醉解千愁

    和:和解。 三杯落肚,万事都得到和解;拼得一醉,千种忧愁都消失净尽。 常用作饮酒的赞歌、语出《永乐大典戏文三种.小孙屠》:“我镇日没情没绪,你入去安排三两杯酒来待我自消遣这个。理会得三杯和万事,一

  • 凤字

    源见“吕安题凤”。指对凡俗之徒的讥刺。明何景明《同沈清溪夜坐》诗之一:“凤字惭嵇叔,龙门愧李膺。”【词语凤字】   汉语大词典:凤字

  • 郢中唱

    同“郢中曲”。唐张九龄《九月九日登龙山》诗:“且泛篱下菊,还聆郢中唱。”【词语郢中唱】   汉语大词典:郢中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