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冬文史足用

三冬文史足用

东方朔(前154-前93年),字曼倩,平原厌次(今山东惠民东北)人,西汉大臣,性诙谐,善辞赋。汉武帝即位后,在全国范围内征聘选拔各种人材,将授给官职,予以破格任用。各地人士纷纷给朝廷上书论述政治举措的得失。其中想通过自我吹嘘来取得官衔的人数以千计。对于那些不够选取标准的人,朝廷就通知本人说皇上已经收到了上书,打发他们返回原籍。东方朔第一次来到长安,上书说:“我自幼失去父母,靠哥哥嫂子抚养成人。13岁开始读书,因家境贫寒,只能在冬季农闲时读书学习,连着三个冬季学习的文史知识就足够一生受用的了。15岁开始学习剑术,16岁学习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,能背诵22万字。”东方朔上书的内容很不谦虚,把自己夸耀到很高的程度,可是汉武帝看后却认为话说得很奇特,就留下他在公车官署待诏顾问。后以“三冬文史足用”为典,形容读书勤苦,学业有成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5《东方朔传》2841、2842页:“东方朔字曼倩,平原厌次人也。武帝初即位,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,待以不次之位,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,自街鬻者以千数,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。朔初来,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,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十五学击剑。十六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诵二十二万言。……’朔文辞不逊,高自称誉,上伟之,令待诏公车,……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在江南赠宋五之问》:“一顾重风云,三冬足文史。”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被玉轴之文章,三冬遽足。” 唐·杜甫《题柏学士茅屋》:“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。”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》:“三冬学任胸中有,万户侯须骨上来。” 唐·罗隐《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……》:“才怜曼倩三冬后,艺许由基一箭中。” 唐·罗隐《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》:“自愧三冬学,来窥数仞墙。” 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曼倩三冬,陈思七步。” 宋·苏轼《欧季墨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》:“汉庭九尺人,谁似老方朔?那将一寸金,令足三冬学。” 元·耶律楚材《壬午西城河中游春》之9:“文史三冬输曼倩,田园二顷忆渊明。” 清·顾炎武《寄李生云沾》:“三冬文史常堆案,一室弦歌自掩扉。” 清·惠周惕《赠维扬顾书宣》:“吾身贫贱困荆棘,窃弄笔墨吟三冬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图绘流民

    源见“流民图”。指绘制反映民间疾苦的作品。赵式铭《忆昔行戊午长至前夜作》诗:“簿堆点鬼案凌乱,图绘流民壁高张。”

  • 陶猗之富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(范蠡到陶为朱公,称陶朱公)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,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。此所谓富好行其德者也。后年衰老而听子孙,子孙修业而息之,遂至巨万。故言富者皆称陶朱公。”又曰:“猗顿用盬盐起(

  • 鸣雁

    《诗.邶风.匏有苦叶》:“雝雝鸣雁,旭日始旦。士如归妻,迨冰未泮。”毛传:“雝雝,雁声和也。纳采用雁,旭日始出,谓大昕之时。”郑玄笺:“雁者,随阳而处,似妇人从夫,故昏礼用焉。”后因以“鸣雁”指嫁娶之

  • 人山人海

    形容聚集的人非常多。元末明初施耐庵《水浒》第五十一回:“近日有个东京新来打踅的行院,色艺双绝,叫做白秀英。……如今见在勾栏里说唱诸般品调,每日有那一般打散,或是戏舞、或是吹弹,或是歌唱,赚得那人山人海

  • 庾杲莲

    源见“莲幕”。美称大吏的幕宾。唐李商隐《行至金牛驿寄兴元渤海尚书》诗:“诸生个个王恭柳,从事人人庾杲莲。”

  • 象译

    同“象寄译鞮”。宋苏辙《送林子中安厚卿二学士奉使高丽》诗:“鱼龙定示知忠信,象译何须劳齿牙?”【词语象译】   汉语大词典:象译

  • 卓女垆

    源见“文君沽酒”。美称酒肆。清王士禛《沁园春.偶兴与程村羡门同作》词之一:“忆卓女垆边,花笼赵瑟;要离冢畔,霜淬吴钩。”

  • 歌三箭

    源见“三箭定天山”。谓歌颂武功。宋张元幹《次友人书怀》诗之二:“将军未报歌三箭,乐府徒传舞两蛙。”

  • 窃香

    同“偷香”。《警世通言.宿香亭张浩遇莺莺》:“一夕东轩多少事,韩生虚负窃香名。”

  • 三致千金

    《史记.货殖列传》:“〔范蠡〕十九年中三致千金,再分散与贫交疏昆弟。”言范蠡经商,一再家累巨万。后用为发财致富之典实。宋梅尧臣《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》:“几年三致千金富,今日重追二谢风。”述宾 春秋时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