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三冬文史足用

三冬文史足用

东方朔(前154-前93年),字曼倩,平原厌次(今山东惠民东北)人,西汉大臣,性诙谐,善辞赋。汉武帝即位后,在全国范围内征聘选拔各种人材,将授给官职,予以破格任用。各地人士纷纷给朝廷上书论述政治举措的得失。其中想通过自我吹嘘来取得官衔的人数以千计。对于那些不够选取标准的人,朝廷就通知本人说皇上已经收到了上书,打发他们返回原籍。东方朔第一次来到长安,上书说:“我自幼失去父母,靠哥哥嫂子抚养成人。13岁开始读书,因家境贫寒,只能在冬季农闲时读书学习,连着三个冬季学习的文史知识就足够一生受用的了。15岁开始学习剑术,16岁学习《诗经》和《尚书》,能背诵22万字。”东方朔上书的内容很不谦虚,把自己夸耀到很高的程度,可是汉武帝看后却认为话说得很奇特,就留下他在公车官署待诏顾问。后以“三冬文史足用”为典,形容读书勤苦,学业有成。

【出典】:

汉书》卷65《东方朔传》2841、2842页:“东方朔字曼倩,平原厌次人也。武帝初即位,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,待以不次之位,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,自街鬻者以千数,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。朔初来,上书曰:‘臣朔少失父母,长养兄嫂,年十三学书,三冬文史足用。十五学击剑。十六学《诗》、《书》,诵二十二万言。……’朔文辞不逊,高自称誉,上伟之,令待诏公车,……。”

【例句】:

唐·骆宾王《在江南赠宋五之问》:“一顾重风云,三冬足文史。” 唐·杨炯《大周明威将军梁公神道碑》:“被玉轴之文章,三冬遽足。” 唐·杜甫《题柏学士茅屋》:“古人已用三冬足,年少今开万卷余。” 唐·刘禹锡《酬乐天偶题酒瓮见寄》:“三冬学任胸中有,万户侯须骨上来。” 唐·罗隐《隐尝在江陵忝故中令白公叨蒙知遇……》:“才怜曼倩三冬后,艺许由基一箭中。” 唐·罗隐《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》:“自愧三冬学,来窥数仞墙。” 唐·李瀚《蒙求》:“曼倩三冬,陈思七步。” 宋·苏轼《欧季墨明日复以大鱼为馈重二十斤且求诗故复戏之》:“汉庭九尺人,谁似老方朔?那将一寸金,令足三冬学。” 元·耶律楚材《壬午西城河中游春》之9:“文史三冬输曼倩,田园二顷忆渊明。” 清·顾炎武《寄李生云沾》:“三冬文史常堆案,一室弦歌自掩扉。” 清·惠周惕《赠维扬顾书宣》:“吾身贫贱困荆棘,窃弄笔墨吟三冬。”


猜你喜欢

  • 荔奴

    骂人愚拙的话。《晋书.刘曜传》:“曜怒甚,毁其表曰:‘犬荔奴,不忧命在须臾,犹敢如此!’”【词语荔奴】   汉语大词典:荔奴

  • 攀嵇

    《文选》卷二十一南朝宋.颜延年《五君咏五首.向常侍》:“交吕既鸿轩,攀嵇亦风举。”唐.李善注:“《向秀别传》曰:‘秀常与嵇康偶锻于洛邑。’”南朝宋诗人颜延年有“攀嵇亦凤举”句,咏赞向秀与嵇康(二人都是

  • 尚慎旃哉

    尚:还。旃:之。 还要小心谨慎啊。 勉人做事谨慎之语。语出《诗,魏风.陟岵》:“上慎旃哉,犹来无止。”高亨今注:“上,读为尚。”《阅微草堂笔记.姑妄听之一》:“逢场作戏,胜败何关?若当局者角争得失

  • 我眠君且归

    同“我醉欲眠”。宋辛弃疾《祝英台近.与客饮瓢泉》词:“我眠君且归休,维摩方丈,待天女、散花时问。”

  • 明刑不戮

    战国秦.商鞅《商君书.赏刑》:“故禁奸止过,莫若重刑。刑重而必得,则民不敢试,故国无刑民。国无刑民,故曰:明刑不戮。”刑罚重执行又坚决,百姓便不敢以身试法,所以说刑罚严明了就不需要杀戮。后因以“明刑不

  • 八龙

    张璠《汉纪》:“(荀)淑有八子:俭、鲲、靖、焘、汪、爽、肃、敷。淑居西豪里,县令苑康曰:‘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’,遂署其里为高阳里。时人号曰八龙。”《后汉书.荀淑传》:“荀淑字季和,颍川颍阴人……”“年

  • 长虹贯日

    源见“白虹贯日”。谓人间有非常之事发生。或指灾祸。唐李白《恨赋》:“长虹贯日,寒风飒起。”王琦注引如淳曰:“《列士传》曰:荆轲发后,太子自相气,见虹贯日不彻,曰:‘吾事不成矣。’后闻轲死,事不立,曰:

  • 蘋风

    源见“青蘋末”。指初起的风或微风。唐玄宗《同玉真公主过大哥山池》诗:“桂月先秋冷,蘋风向晚清。”宋宋祁《集江渎池》诗:“蘋风如有意,盈衽借浮凉。”

  • 鵷班

    同“鵷鹭班”。元白朴《梧桐雨》楔子:“调和鼎鼐理阴阳,位列鵷班坐省堂。”【词语鵷班】   汉语大词典:鵷班

  • 谈虎色变

    《二程遗书》卷二上:“真知与常知异。常见一田夫,曾被虎伤,有人说虎伤人,众莫不惊,独田夫色动异于众。若虎能伤人,虽三尺童子莫不知之,然未尝真知。真知须如田夫乃是。”原为被虎咬过的人才知道虎的厉害。后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