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饭千金

一饭千金

指韩信年轻时贫困饥饿,曾得到一位老大娘分给饭食,以后韩信当楚王,报答这位老大娘一千金。后以此典比喻知恩必报;或比喻士人未遇时的贫贱生涯。韩信(?——前196年)。淮阴(今江苏淮阴市西南)人。家贫无行,不能被推选去作官;又不会做买卖为生,经常投靠人家吃闲饭。韩信在下邳(Pī披,今江苏睢宁县西北古邳镇东)城下河边钓鱼,有几位老大娘在漂洗丝绵。有一位老大娘看到韩信没有吃饭,就把她自己要吃还没有吃的饭分给韩信吃,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,直到漂洗完毕。韩信很高兴,便对那一位老大娘说:“我将来必定重重地报答您老人家。”老大娘生气说:“男子汉不能养活自己,我是可怜您这位公子才给饭你吃,难道是希望报答吗!”以后韩信回到楚地,召见曾分给他饭吃的那一位漂母,赐给一千金。此典又作“漂母惠”、“饭王孙”、“漂母”、“漂母进饭”、“依漂母”、“韩信饿”、“淮阴纶饵”、“一饭恩”、“千金酬漂母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92《淮阴侯列传》2609、2626页: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(在水里冲洗丝绵)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(怜悯)王孙(古代对贵族子弟通称,也对青年人敬称)而进食,岂望报乎!’”“信至国(高祖刘邦封韩信为楚国异姓诸侯王。都城,下邳),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

【例句】:

晋·陶潜《乞食》:“感子漂母惠,愧我非韩才。” 唐·崔国辅《漂母岸》:“秦时有漂母,于此饭王孙。” 唐·李白《猛虎行》:“暂到下邳受兵略,来投漂母作主人。” 李白《漂阳濑水贞义女碑铭》:“鲁姑弃子,以却三军之众;漂母进饭,没受千金之恩。” 宋·陆游《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》:“食非依漂母,菜不仰园官。” 元·萨都拉《醉歌行》:“草生金谷韩信饿,古来不独诗人穷。” 明·凌濛初《二刻拍案惊奇》:“马周道:‘壁上诗句犹在,一饭千金岂可忘也。’” 明·陈子龙《闰秋杂感》:“淮阴纶饵朝还出,渭北星辰夜自高。” 清·赵执信《淮阴咏古》:“可怜一饭尚千金,百战功成乃尔报。” 清·徐昂发《淮阴侯钓台》:“蒯通不售三分策,漂母长留一饭恩。” 清·沈绍姬《淮阴侯》:“独有千金酬漂母,曾无一语感滕公。”


主谓 比喻受人恩惠,给予人以重报。语本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!’……信至国,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唐·沈亚之《旌故平卢军节士》:“夫举食于人,当渴饥之望也,~,未足者不能十金。”△多用于报答方面。→滴水之恩,涌泉相报 ↔忘恩负义


【典源】 《史记·淮阴侯列传》:“ (韩) 信钓于城下,诸母漂,有一母见信饥,饭信,竟漂数十日。信喜,谓漂母曰:‘吾必有以重报母。’母怒曰:‘大丈夫不能自食,吾哀王孙而进食,岂望报乎?’”后韩信佐刘邦,封为楚王,“召所从食漂母,赐千金。” 《汉书·韩信传》亦载。

【今译】 韩信年轻时穷困无食,在城外钓鱼。有些妇女在河中漂洗絮,有一妇人见韩信饥饿,就把饭分给他吃,一连吃了几十天。韩信很感激,对妇人说:“我将来一定重重报答您。”妇人说:“我是可怜你才给你饭吃,难道还望你报答吗?”韩信封为楚王后,赐给妇人千金。

【释义】 后以此典表示知恩必报; 或表示士人未遇时生涯贫贱。

【典形】饭王孙、韩信饿、淮阴纶饵、漂母、漂母惠、漂母进饭、千金酬漂母、一饭恩、一饭千金、依漂母、寄食王孙、一饭王孙、千金酬一饭、淮阴困闾里、邂逅漂母、王孙钓、漂母恩。

【示例】

〔饭王孙〕 唐·崔国辅《漂母岸》:“秦时有漂母,于此饭王孙。”

〔韩信饿〕 元·萨都拉《醉歌行》:“草生金谷韩信饿,古来不独诗人穷。”〔淮阴纶饵〕 明·陈子龙《闰秋杂感》:“淮阴纶饵朝还出,渭北星辰夜自高。”

〔漂母〕 唐·李白 《猛虎行》:“暂到下邳受兵略,来投漂母作主人。”

〔漂母惠〕 晋·陶潜《乞食》:“感子漂母惠,愧我非韩才。”

〔漂母进饭〕 唐·李白《溧阳濑水贞义女碑铭》:“鲁姑弃子,以却三军之众; 漂母进饭,没受千金之恩。”

〔千金酬漂母〕 清·沈绍姬《淮阴候》:“独有千金酬漂母,曾无一语感滕公。”

〔一饭恩〕 清·徐昂发《淮阴侯钓台》:“蒯通不售三分策,漂母长留一饭恩。”

〔一饭千金〕 清·赵执信《淮阴咏古》:“可怜一饭尚千金,百战功成乃尔报。”

〔依漂母〕 宋·陆游《读穷居五字慨然有感》:“食非依漂母,菜不仰园官。”


【词语一饭千金】  成语:一饭千金汉语词典:一饭千金

猜你喜欢

  • 褚生才

    《汉书》卷六十二《司马迁传》:“而十篇缺,有录无书。”三国魏.张晏注:“迁没之后,亡《景纪》、《武纪》……《傅斯列传》。元、成之间,褚先生补缺,作《武帝纪》,《三王世家》,《龟策、日者传》,言辞鄙陋,

  • 与狐谋皮

    与狐商量,要它让出身上的毛皮来。比喻不切实际地想做绝对办不到的事。《太平御览》卷二〇八引《符子》:“周人有爱裘而好珍羞。欲为千金之裘。而与狐谋其皮;欲具少牢之珍,而与羊谋其羞。言未卒,狐相率逃于重丘之

  • 湘女竹

    同“湘妃竹”。元 李致远《一枝花.孤闷》套曲:“一天愁杀裴生杵,千点泪啼斑湘女竹。”

  • 櫜弓戢矢

    同“櫜弓戢戈”。清夏燮《中西纪事.剿抚异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胜负无常,得失互见,诸臣何不以事无把握为虑,而亟欲櫜弓戢矢耶?”见“櫜弓戢戈”。清·夏燮《中西记事·剿抚异同》:“比年各省用兵,胜负无常,

  • 石人

    指王太后怒说汉武帝刘彻是没有思想主见的石头人。后以此典比喻徒有人形,不知好坏。王太后(?——前125年),姓王名娡(Zhì至),右扶风槐里县(今陕西兴平县东南)人。汉景帝刘启皇后,即史称“孝景后”,她

  • 饮河

    源见“偃鼠饮河”。比喻需求极其有限。晋左思《咏史》之八:“饮河期满腹,贵足不愿馀。”亦以比喻隐退,不追求名利。南朝 梁陶弘景《解官表》:“臣闻尧风冲天,颍阳振饮河之谈;汉德括地,商阴峻餐芝之气。”【词

  • 道可道非常道

    《老子》第一章:“道,可道,非常道;名,可名,非常名。无名,天地之始,有名,万物之母。”此文大意是:“道”,能解的,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“道”;“名”,能叫得出的,它就不是永恒不变的“名”。“无名”是天

  • 神龙见首

    清赵执信《谈龙录》:“昉思嫉时俗之无章也,曰:‘诗如龙然,首尾爪角鳞鬣,一不具,非龙也。’司寇哂之曰:‘诗如神龙,见其首不见其尾,或云中露一爪一鳞而已,安得全体?’”后因以“神龙见首”指诗文跌宕多姿。

  • 宁馨儿

    《晋书.王衍传》:“(衍)总角尝造山涛,涛嗟叹良久,既去,目而送之曰:‘何物老妪,生宁馨儿!然误天下苍生者,未必非此人也。’”又《南史.宋前废帝纪》:“太后(宋孝武帝刘骏的皇后,前废帝刘子业是她的长子

  • 木雁之间

    源见“木雁”。指有才与无才之间。《南史.刘穆之檀道济传论》:“道济始因录用,故得忘瑕;晚困大名,以至颠覆。韶 祗克传胤嗣,其木雁之间乎?”【词语木雁之间】  成语:木雁之间汉语大词典:木雁之间