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言九鼎

一言九鼎

九鼎:古代传说夏禹铸九鼎,象征九州,夏、商、周三代时奉为传国之宝。此典指平原君赵胜称赞毛遂回答楚考烈王的一席话,使赵国的威望提高,比九鼎宝器还要尊贵。后以此典比喻能言善辩之士的一席话就能成大事,其作用之大相当于九鼎宝器一样尊贵。平原君赵胜在机智辩才毛遂之帮助下,与楚考烈王签订了赵、楚联盟,楚即将出兵解救赵都邯郸(今河北邯郸)之围,共同抗秦。平原君与楚考烈王订立了合纵南北联盟的盟约回去,回到赵国,说道:“我不敢再观察人才了。我观察人才,多到近一千人,少说也有几百人,自己认为不会漏掉天下一个人才,现在竟把毛先生漏掉了。毛先生这次一到楚国,使得赵国的威望比九鼎、大吕宝器还要受人尊重。毛先生凭着善辩之口才,胜过了百万大军。我再不敢观察人才了。”于是把毛遂当作尊贵的客人。此典又作“重九鼎”。

【出典】:

史记》卷76《平原君虞卿列传》2368页:“平原君已定从(zōng纵,合纵南北联盟盟约)而归,归至于赵。曰:‘胜不敢复相(xiàng向,观察)士。胜相士多者千人,寡者百数,自以为不失天下之士,今乃于毛先生而失之也。毛先生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(周庙大钟)。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。胜不敢复相士。’遂以为上客。”

【例句】:

宋·陆游《儒生》:“用可重九鼎,穷宁直一钱。” 清·冯桂芬《致曾侯相书》:“执事一言九鼎,或有以息其议,甚善。” 清·李海观《歧路灯》5回:“二位老师,一言九鼎。” 陈毅《记遗言》:“碧血长江流不尽,一言九鼎重千秋。”


主谓 形容说话很有分量。语本《史记·平原君传》:“平原君曰:‘毛先生(遂)一至楚,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,毛先生以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,胜不敢复相士。’遂以为上客。”张贤华《欲海沉浮》:“那时,张明名分不大,却拥有实权,可谓~。”△褒义。用于说话的效果方面。→一言既出,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,如白染皂 ↔信口开河


【词语一言九鼎】  成语:一言九鼎汉语词典:一言九鼎

猜你喜欢

  • 五行俱下

    汉孔融《汝颍优劣论》:“汝南 应世叔(应奉字世叔),读书五行俱下。”《南史.宋孝武帝》:“少机颖,神明爽发,读书七行俱下,才藻甚美。”《梁书.简文帝纪》:“〔太宗〕读书十行俱下。九流百氏,经目必记。”

  • 蜗角休征

    源见“蛮触交争”。喻停止无意义的争斗。宋王以宁《满庭芳.陈觉叟雪中见过》词:“先生。齐物久,蚁丘罢战,蜗角休征。趁尊前身健,有酒须倾。”

  • 载醪问字

    同“载酒问奇字”。宋陆游《村居即事》诗之二:“载醪问字今牢落,犹有邻翁裹饭来。”

  • 吟式微

    源见“歌式微”。表示思归之情。唐王维《渭川田家》诗:“即此羡闲逸,怅然吟《式微》。”

  • 才尽

    源见“江淹梦笔”。指文思枯竭。唐杜甫《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》诗:“才尽伤形体,病渴污官位。”【词语才尽】   汉语大词典:才尽

  • 狡焉思逞

    同“狡焉思肆”。康有为《上清帝第二书》:“诸夷以中国易欺也,法人将问滇 桂,英人将问藏 粤,俄人将问新疆,德、奥、意、日、葡、荷,皆狡焉思逞。”见“狡焉思启”。鲁迅《坟·文化偏至论》:“迄于海禁既开,

  • 自摩髀肉

    源见“髀肉复生”。慨叹奔波劳苦,对能否有作为尚存疑虑。清黄遵宪《将应廷试感怀》诗:“二十余年付转车,自摩髀肉问何如。”

  • 百计千方

    谓想尽或用尽所有办法。宋辛弃疾《一枝花.醉中戏作》词:“百计千方久,似斗草儿童,赢个他家偏有。”清 俞赞《恤商论》:“故推西人之意,不忧中国之强,而忧中国之富,百计千方,必尽括其财而后已。”参见“千方

  • 穿杨箭

    源见“百步穿杨”。百发百中之箭。喻卓越的本领。唐元稹《酬翰林白学士代书一百韵》:“叶怯穿杨箭,囊藏透颖锥。”

  • 物有其容

    物:指各类事物。容:容貌。 各种事物都有其相应的外貌。语出《左传.昭公九年》:“事有其物,物有其容。”汉.张衡《东京赋》:“于是备物,物有其容。”唐.苏頲《封东岳朝觐颂》:“匪疾匪徐,物有其容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