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屐

一屐

源见“携只履”。又《景德传灯录.菩提达磨》载:暨云复命,明帝已逝。孝庄即位,云俱奏其事,帝令启棺,唯一革履尚存,举朝为之惊叹,奉诏取遗履于少林寺供养。后因以“一屐”为赞颂佛教大师法力的典实。清 吴传业《赠苍雪》诗:“一屐游中原,五岳问诸祖,稽首香花岩,妙义足千古。”


【词语一屐】   汉语词典:一屐

猜你喜欢

  • 佩吕刀

    同“佩刀三公”。清归庄《述怀》之五:“有志投班笔,无缘佩吕刀。”

  • 藏环

    源见“羊祜识金环”。旧时指前生之事。唐王维《恭懿太子挽歌》之一:“何悟藏环早,才知拜璧年。”

  • 溱洧之讥

    《诗.郑风.溱洧》:“女曰观乎?士曰既且。且往观乎!洧之外,洵訏且乐。维士与女,伊其相谑,赠之以芍药。”《诗序》:“《溱洧》,刺乱也。兵革不息,男女相弃,淫风大行,莫之能救焉。”后因以“溱洧之讥”指淫

  • 百里才

    西晋.陈寿撰《三国志.蜀书.庞统传》:“先主领荆州,统以从事守耒阳令,在县不治,免官。吴将鲁肃遗先生书曰:‘庞士元非百里才也,使处治中、别驾之任(治中和别驾都是州刺史的助理官),始当展其骥足耳’。诸葛

  • 一定不移

    同“一定不易”。清李渔《闲情偶寄.词曲》:“至于填词一道,则句之长短,字之多寡,声之平、上、去、入,韵之清、浊、阴、阳,皆有一定不移之格。”《老残游记》十回:“然究竟半个明的,半个暗的,是一定不移的道

  • 以火救火

    用火来救火灾。比喻不仅不能制止,反而更助长其威势。《庄子.人间世》:“是以火救火,以水救水,名之曰益多。”偏正 用火来救火灾,不仅不能制止,反更助长其势。比喻方法不当,事与愿违。语出《庄子·人世间》:

  • 席不暇煖

    见“席不暇暖”。唐·李白《上安州李长史书》:“白孤剑谁托,悲歌自怜,迫于恓惶,~。”

  • 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

    宋.苏轼《前赤壁赋》:“惟江上之清风,与山间之明月,耳得之而为声,目遇之而成色,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,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。”大自然赐于人们的宝藏永远取用不尽。因以“取之无禁,用之不竭”形容十分丰富。也作

  • 不肯过西州

    同“羊昙泪”。宋苏轼《日日出东门》诗:“百年寓华屋,千载归山丘。何事羊公子,不肯过西州?”

  • 昭台

    同“昭王台”。唐皇甫枚《三水小牍.王知古》:“礼昭台之嘉宾,抚易水之将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