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2古典>历史百科>历史典故>一字连城

一字连城

一个字就价值连城,形容文字精妙。本于北魏元勰对高祖的赞誉。元勰,字彦和,献文帝的儿子,敏而好学,喜好属文,高祖时任司徒、太子太傅,与高祖君臣义重、兄弟情深。一日,高祖与侍臣升坐金墉城,看见堂后的梧桐和竹,高祖说:“凤凰非梧桐不栖,非竹实不吃;现梧桐、修竹并茂,能引来凤凰吗?”勰说:“凤凰是有德而至,梧桐与竹哪能招来!”高祖笑了,说:“朕也没奢望它来。”日将落,高祖酒兴更酣,环视桐叶,吟道:“其桐其椅,其实离离,恺悌君子,莫不令仪。”并让黄门侍郎读群臣应诏诗,读到勰诗时,高祖为勰改了一个字,并说:“昔日祁奚荐子为官,天下却称赞他至为公道;现在我想称赞元勰的诗,才明白他的举荐果然不是出于私心啊!”勰听后,说:“蒙您神笔一改,才配得这赞誉。”高祖说:“朕虽雕琢了一个字,当誉的仍是玉的本体。”勰说:“臣闻《诗》三百,一言可蔽,今陛下虽赐一字,却价等连城。”

【出典】:

魏书》卷21《彭城王传》571、572页:“高祖与侍臣升金墉(yōng拥)城……因仰观桐叶之茂,曰:‘其桐其椅(木名。亦称山桐子),其实离离,恺悌君子,莫不令仪。今林下诸贤,足敷歌咏。’遂令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。至勰诗,高祖乃为之改一字,曰:‘昔祁奚举子(祁奚,春秋晋人,为晋悼公中军尉,年老请退。公问可代者,荐其仇解狐,然将任之而狐死。又问,荐其子祁午。因有“外举不隐私,内举不隐子’之称),天下谓之至公,今见勰诗,始知中令之举非私也。’勰对曰:‘臣露此拙,方见圣朝之私,赖蒙神笔赐刊(改定),得有令誉。’高祖曰:‘虽琢一字,犹是玉之本体。’勰曰:‘臣闻《诗》三百,一言可蔽。今陛下赐刊一字,足以价等连城。’”


主谓 连城,指“连城璧”。指文字价值极高。语本《魏书·彭城王勰传》:“黄门侍郎崔光读暮春群臣应诏诗。至勰诗,高祖仍为之改一字……勰曰:‘臣闻《诗》三百,一言可蔽。今陛下赐刊一字,足以价值连城。’”△多用于描写文章的价值。


【词语一字连城】  成语:一字连城汉语词典:一字连城

猜你喜欢

  • 醉乡侯

    同“醉侯”。宋苏轼《乔将行烹鹅鹿出刀剑以饮客以诗戏之》:“便可先呼报恩子,不妨仍带醉乡侯。”王十朋集注:“唐人诗:“若使刘伶为酒帝,亦须封我醉乡侯。”【词语醉乡侯】   汉语大词典:醉乡侯

  • 坐棠

    源见“召公棠”。称颂官吏德政仁爱。唐李白《天长节使鄂州刺史韦公德政碑序》:“老父不畏死,愿留公以上闻。悦坐棠而餐风,庶刻石以宾美。”【词语坐棠】   汉语大词典:坐棠

  • 殊途同会

    同“殊途同归”。《后汉书.王充王符仲长统传论》:“如使用审其道,则殊途同会;才爽其分,则一豪以乖。”

  • 黄杨厄闰

    宋.苏轼《监洞霄宫俞康直郎中所居四咏.退圃》:“园中草木春无数,只有黄杨厄闰年。”自注曰:“俗曰黄杨岁长一寸,遇闰退三寸。”黄杨生长遇闰年而受到厄止。后因以比喻人处厄运。金.元好问《送曹干臣》诗:“黄

  • 张翰思鲈

    同“张翰思归”。南唐李中《新秋有感》诗:“未逢征雁下,渐听夜砧鸣。张翰思鲈兴,班姬咏扇情。”

  • 楮叶

    《韩非子.喻老》:“宋人有为其君以象为楮叶者,三年而成。丰杀茎柯,毫芒繁泽,乱之楮叶之中而不可别也。”后用为模仿乱真的典故。宋米芾《砚石.用品》:“楮叶虽工,而无补于宋人之用。”【词语楮叶】   汉语

  • 寡和曲

    源见“曲高和寡”。指高雅的作品。南朝 梁庾肩吾《侍宴饯张孝总应令》诗:“惭无寡和曲,空陪郢中唱。”

  • 上兵伐谋

    《孙子.谋攻》:“故上兵伐谋,其次伐交,其次伐兵,其下攻城。”用兵的上策是以谋略胜敌,其次是通过外交手段屈服敌人,再次是使用武力战胜敌人,最下策是攻城。后因用为以谋取胜之典。《汉书》卷四五《息夫躬传》

  • 雕墙峻宇

    同“峻宇雕墙”。《周书.武帝纪下》:“非直雕墙峻宇,深戒前王,而缔构弘敞,有逾清庙。”唐 杨炯《遂州长江县孔子庙堂碑》:“是有雕墙峻宇,列冠盖于宜城;塞陌填街,考春秋于太学。”见“峻宇雕墙”。【词语雕

  • 三接

    《周易.晋卦》:“康侯因锡马藩庶,昼日三接。”唐.孔颖达疏:“昼日三接者,言非惟蒙赐蕃多,又被亲宠频数,一昼之间三度接见也。”“三接”指旧时皇帝对所亲近的宠臣,一日之间接见三次之多。后因用为大臣受到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