偃旗息鼓
偃旗息鼓:偃:仰卧,引伸为倒下。放倒旗子,停止敲鼓。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 放倒军旗,停止击鼓。指秘密行军,不暴露目标。也指停止战斗。比喻停止做某事 突厥受诏,则诸蕃君长必相率而来。虽偃旗息鼓,高枕有余矣。——《旧唐书.裴光庭传》
偃旗息鼓的近义词
- 偃旗卧鼓[yǎn qí wò gǔ]- 原指行军时隐蔽行踪,不让敌人觉察。现比喻事情终止或声势减弱。同“偃旗息鼓”。
 
- 冷冷清清[lěng lěng qīng qīng]- 死气沉沉,冷落、凄凉、寂寞。 死气沉沉;冷落、凄凉、寂寞 会议开得冷冷清清
 
- 掩旗息鼓[yǎn qí xī gǔ]- ①卷起军旗,停擂战鼓。指军队隐蔽行动,避免暴露目标。②比喻停止行动。
 
- 消声匿迹[xiāo shēng nì jì]- 不公开讲话,不出头露面。形容隐藏起来,不再出现。
 
- 销声匿迹[xiāo shēng nì jì]- 销:通“消”,消失;匿:隐藏;迹:踪迹。指隐藏起来,不公开露面。 指隐藏起来,不公开露面 他生平最是趋炎附势的,如何肯销声匿迹?——清. 李宝嘉《官场现形记》
 
- 鸣金收兵[míng jīn shōu bīng]- 用敲锣等发出信号撤兵回营。比喻战斗暂时结束。
 
偃旗息鼓的反义词
- 一鼓作气[yī gǔ zuò qì]- 一鼓:第一次击鼓;作:振作;气:勇气。第一次击鼓时士气振奋。比喻趁劲头大的时候鼓起干劲,一口气把工作做完。 第一次击鼓(能够)振作(士兵们的)勇气。作,振作。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——《左传.庄公十年》
 
- 兴师动众[xīng shī dòng zhòng]- 兴:发动;众:大队人马。旧指大规模出兵。现多指动用很多人力做某件事。 兴:发动。原指发兵出征。后泛指发动许多人 夫发号布令,而人乐闻;兴师动众,而人乐战;交兵接刃,而人乐死。——《吴子.励士》
 
- 卷土重来[juǎn tǔ chóng lái]- 卷土:人马奔跑时尘土飞卷。比喻失败之后,重新恢复势力。 形容失败后组织力量,恢复势力,重新猛扑过来
 
- 厉行节约[lì xíng jié yuē]- 厉:严格。严格地实行节约。
 
- 声势浩大[shēng shì hào dà]- 声势:声威和气势;浩:广大。声威和气势非常壮大。
 
- 大动干戈[dà dòng gān gē]- 干戈:古代的两种武器。大规模地进行战争。比喻大张声势地行事。
 
- 大张旗鼓[dà zhāng qí gǔ]- 张:陈设,展示;旗鼓:旗帜和战鼓。形容进攻的声势和规模很大。也形容群众活动声势和规模很大。
 
- 大打出手[dà dǎ chū shǒu]- 打出手:戏曲中的一种武打技术,一出剧中的主要人物与多个对手相打,形成种种武打场面。比喻逞凶打人或殴斗。 打出手为戏曲用语,指武打技术。现在常用来形容打人逞凶或聚众斗殴他们先是大吵一场,继之以大打出手
 
- 摇旗呐喊[yáo qí nà hǎn]- 原指古代作战时摇着旗子,大声喊杀助威。现比喻给别人助长声势。 摇动旗子呐喊为别人助阵。喻为他人助长声势
 
- 旗帜鲜明[qí zhì xiān míng]- 本指军旗耀眼,军容整齐。现比喻立场、观点、态度等十分明确。
 
- 轰轰烈烈[hōng hōng liè liè]- 轰轰:象声词,形容巨大的声响;烈烈:火焰炽盛的样子。形容事业的兴旺。也形容声势浩大,气魄宏伟。 形容气势雄伟或声势浩大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
 
- 迎风招展[yíng fēng zhāo zhǎn]- 招展:飘动,摇动。形容旗子等随风飘扬。
 
- 重振旗鼓[chóng zhèn qí gǔ]- 比喻失败后,整顿再起。
 
- 重整旗鼓[chóng zhěng qí gǔ]- 整:整顿,收拾。比喻失败之后,整顿力量,准备再干。
 
- 金鼓齐鸣[jīn gǔ qí míng]- 金鼓:指金钲和战鼓。金钲战鼓一齐响起。形容战斗气氛紧张激烈。
 
